建构《我国的行政区》的教学设计片段
一、教材分析
本案例属于《我国的行政区》第1课时。本课属于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东西南北中》的第一课。这一册分4个单元,在编排体系上呈一个螺旋上升的趋势。从社区到家乡再到祖国,最后到世界。通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社区和家乡,具有初步的读图常识,如“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并在生活中,通过旅游、电视、杂志等,对祖国的行政区有了初步了解。
本案例要求学生通过看地图,初步了解我国的版图,认识我国的东、南、西、北行政区,熟悉它们在中国政区图中的相对位置,在逐步指导中初步掌握拼地图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拼图竞赛,初步识记我国34个行政区的名称。案例中的知识点以地图、拼图等形式呈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识记行政区,立足于让学生在前一部分的延伸中获得深刻印象。
二、经历目标分析
|
前经历 |
经历学习 |
建构经历 |
亲 历 |
爸爸妈妈带着去全国各地旅游,新杭州人过年 会回家乡探亲,对省、市有一定概念。
|
学生说其中一个方位的时候,就请他把相应的行政区移到中国的行政版图上加深了学生对这些行政区方位的记忆;让学生观察分散的中国行政区版块图,看它们像什么,动手实践的过程将学生已有的经历进行串联,提升,从而形成新的经历、感悟,将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形成新的知识架构;最后让小组拼中国行政区划图,学生在头脑中完整地构建起中国的版图,对我国的行政区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
有机会去浙江省邻近的行政区旅游,去其他省能说出临近的1—3个行政区的名称。 |
阅 历 |
平时看中国地图,地球仪;阅读报刊、新闻,电视节目等了解到的相关行政区的知识,但对于我国行政区相关知识,如我国最北面的省份,最南面的省份,面积最大省份、面积最小省份等知识没有积累。 |
学生观察中国地图,了解位于我国东、西、南、北以及中部的行政区,教授用方位法看地图。再让学生观察山东省、青海省,引领学生可以用联想观察地图的方法巧记一些行政区,以点带面的拓展学习,让学生记住了中国行政区在地图上的方位。 |
去图书馆或通过互联网找找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行政区有关资料阅读;阅读国家地理杂志等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 |
听 历 |
听亲人祖辈讲,通过新闻广播等了解关于行政 区的新闻
|
在小组拼中国行政区划图前交流方法时,老师随机适时地教授一些关于行政区的相关知识,如一些行政区吉尼斯,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
听到与行政区相关知识点的时候能与课堂所学内容架起桥梁,新旧知识之间能架构。 |
三、用经历建构经历预案(片段)
建构过程要素 |
学习过程 |
载体设计 |
经历的应用和分析 |
再现经历 |
一、回顾地图方位 1. 同学们,我国有34个行政区,要记住它们位于哪里?你有什么好办法? (按地图上东西南北中的方位来记忆) 2.回顾本学期第二单元《我的家乡在哪里》,说说家乡在祖国大致哪个方位的。 3.回忆学过的看地图方位的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出示:中国地图
|
诱发:为了实现学生大脑中最近发展区域内知识、能力的更新,令新知识与学生头脑里的旧知架起桥梁,通过让学生回顾地图的方位,引发回忆,诱发学生已有的亲身经历,为接下来记住位于我国东、西、 南、北以及中部的行政区做好准备。 |
伴随经历 |
二、用方位法看地图 1.请学生观察中国地图来说说,各行政区所处的各自方位。 东北角: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东三省) 北部:内蒙古自治区 南部:云南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东部: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台湾省(东南沿海) 中部: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陕西省 (课件:把处于5个方位的行政区分为5堆,学生说其中一个方位的时候,就请他把相应的行政区移到中国的行政版图上)
三 、用联想法看地图 1.师:看地图很有乐趣的,它可以发挥我们的想象力,你能将下列地图和所相像的事物联系起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