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在这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处处充满着青春的活力与朝气。411日,胜蓝学子一至八年级开启了春游之旅:一至五年级按校区去了万松书院和于谦故居、

三台山踏青,六至八年级去良渚博物院访古。亲春水、赏春花、尝美食,大家享受春天独好的风光。

   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一支优秀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余杭良渚镇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良渚文化可是中华文明的曙光!在院门口的场地上,讲解员分批为大家做了详尽的介绍,孩子们对这块新天地都比较感兴趣。

一走进博物馆,同学们就去了第一展厅——发现求真。展厅里“时空隧道”里奇异的梦幻光辉吸引着大家穿越了“时空隧道”,这里有良渚反山王陵、瑶山、汇观山遗址挖掘的各种器物,比如:一个不起眼的陶器上面有很多远古人刻画的图案,可以反映出当时人们捕猎、祭祀等生活状态。这一站大家还了解了良渚文化发现、考古挖掘的过程。看来,考古的背后蕴含着很多深刻的学问和知识。

走过6米高的良渚古城墙,我们来到了第二站“良渚古国”:一个大型四方古城模型,大家知道良渚人已经有较成熟的建筑和社会制度。看到古人拉犁开垦土地种植水稻,用竹子、绳给玉石钻孔、打磨,做出精美的玉器璧、琮、梳背等,看到人们砍伐木头建房、造船及各种生活用品,这些场景活灵活象的展示了古代良渚人的生活,我们从这里了解到:汽车飞机可不是世界上本来就有的,远古时代可是很落后很原始的,现在的科技是经过几千年的积累才慢慢形成的。

 第三站“良渚文明”有镇馆之宝,巨大的玉璧和9个节的玉琮、玉斧、玉三叉等,这些玉器上有精美的“神徽”,一毫米上可以雕刻好多根细线,精密度之高让人感叹,这些东西体现了良渚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的崇拜。象征权力的玉叉斧等只在男性墓中有,说明,当时的良渚人属于父系社会。没有男女合葬墓,说明当时良渚人没有家庭,只有部落,人们只知道妈妈,不知道爸爸。部落首领就是大王,最高权力人。良渚人有发达的手工业,也有不错的建筑技能,农业更是相当发达,足以证明他们已经生活在文明时代了。

    参观结束,就是队员们期待的聚餐了。今年的六至八年级的同学秉承了去年秋游的传统,继续实行环保餐,自做自助成了高年级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家且行且快乐着,在这里也祝愿胜蓝的学子们未来都能锦上添花。

    短短一天的春游很快就临近尾声,熏陶着古文化的辉煌,我们踏上了返校之路。

                                                     周芬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