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0日下午,在下城区研发中心主任汪燕宏老师的指导下,胜蓝小学部语文组在分管语文教学的项声菊副校长的领导下通力合作,在全区三、四年级语文教研活动中展示了“以学生为本,探课程整合,耘学校特色”的实践探讨。
活动在两堂课中打开了序幕,唐晓倩老师执教的《乡下人家》突出重点,关注作者的表达。一篇精读课文突破了传统的两课时或三课时的执教思路,还课堂于学生:课前的预习单、七幅乡下人家的独特画面的课前投票决定了学习内容的先后、课堂上小标题的指导和探索……金姗姗老师在“1”的基础上,抓住“独特、迷人的乡下风光”这个“ ”,引出了吴建的《水墨菱塘》和曹文轩的《青铜葵花》中乡村风光片段这个“X”。从“人、事、物”为支点,以比喻、对比、拟人和人物描写等方法为途径,结合学校资源“苗苗种植园”的体验和社会资源“湘湖景区萤火虫放飞活动”的不圆满承办,这一正一反的整合贯穿,使得孩子们倍感身边的种植园给大家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收获和快乐。最后,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文本延伸到生活,从模仿延伸到运用,在如此铺垫的读写结合中,语文课堂的生命力才真的可以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四(1)班孩子们的“我们爱吟诵”表演更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他们独具特色地“读唐诗”、“诵唐诗”、“吟唐诗”、“唱唐诗”,配上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动作、惟妙惟肖的表情和清脆圆润的音色……这样耳目一新的诵读表演让与会老师们赞不绝口,深深感受到:经典文化——唐诗,在现代孩子的语文学习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接下来,胜蓝语文组教研组长宣江老师为全区老师做了讲座,梳理了胜蓝特色语文课程整合之路上熠熠生辉的点点滴滴。学校从2005年10月开始开展了近10年的经典诵读课程研究:全国经典诵读实验示范学校、完成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编写、参与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经典美文与语文课堂读写教学研究》、“胜蓝新韵”朗诵节活动……有优势,更要突破!宣老师还向老师们介绍了我校的语文课程开发理念: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要立足学校的发展,教师的自身发展,更要立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经典诵读之美开遍校园、儿童阅读点亮孩子们的美好心灵这两大特色更是彰显了胜蓝语文的活力和魅力。十年来,我们立足语文社团、活用场地资源、与名师面对面,因为胜蓝语文校本课程始终秉承的方向就是——“语文学习不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语文书”。让胜蓝的孩子们徜徉在阅读中,润泽在经典中,且行且享受!
最后,汪燕宏老师从“学生、课程、特色”三个关键词对两堂课做了简短而精彩的点评:以学生为本体现在“1”,课程整合彰显于“X”,学校品质正是独特的苗苗种植园与语文读写体验活动的整合。汪老师还关注从“一校一品”整合语文课程,这样的理念和创新在汪老师的悉心关注下,我们所有的语文人也都相信:校本课程的整合探索之路将是阳光大道,下城孩子们的生命张力将会继续强弓上弩!